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石经山 清末至民国 · 黄浚
 押先韵
拘尸阇维逾千年,三藏罗汉相矫虔。
鸠尸那竭国入海,正法当灭无再延。
阿难垂泪告四众,永世释子心悁悁。
北齐慧思憬此志,护法自谓藏山便。
琬师瓶锡继不坠,追琢秀景留幽燕。
我踰防山拊南隩,岭脊遥见青摩天。
皠皠洞门列飞楯,稍有松柏芃其巅。
洁斋向晚宿西峪,晓蹋荦确辞竹箯。
兹山脉导红螺崄,般州岢罗相周旋。
洪荒旧传七龙穴,谁其得者南岳禅。
想当伐山践弘愿,亿众邪许开必先。
上烦雷车漂香树,下乞宫禁糜金钱。
创源大业逮贞观,涅槃经始完彫镌。
砻磨方石锢以铁,缒凿甘井岩为穿。
祖堂五代踵将作,佛力所向无至坚。
自唐迄辽盛写补,朝山五塔思金仙。
雷音一洞最袤广,千佛绘柱书字妍。
其馀诸洞閟白日,时有异客窥椎毡。
我来凭眺致三叹,嵎地杰构天能全。
众生已在瞋恚窟,孰发龙藏消冤愆。
袈裟变白度不远,文字刊落言无诠。
眼前涿野绿浩浩,昨岁战骨萦荒烟。
广信侯 其一 南梁 · 萧纲
 出处:全梁文卷十一
纲白,阔绝音旨,每用延结,风严寒劲,愿比怡和。
伏承净名法席,亲承金口,辞珍鹿苑,理惬鹫山,微密秘藏,于斯既隆,庄严道场,自兹弥阐,岂止心灯夜炳,亦乃意蕊晨飞。
况兄慧思弘明,本长内教,今陪十善之车,开八正之路,流般若之水,洗意识之尘,以此春翘,方为秋实。
王每忆华林胜集,亦叨末位,终朝竟夜,沐浴妙言,至于席罢日馀,退休旁省,携手登临,兼展谈笑,仰望九层,免窥百尺,金池动月,玉树含风,当于此时,足称法乐
今卷帷之部,乘传一隅,闻慧雨滂流,喜跃充遍,徒挹悬河,无伸承禀,空无所有,不莹情灵,缘痴有爱,自嗟难拔,兼下车已来,义言盖少,旧忆已尽,新解未餐,既惭口诵,复非心辩,永谢泻瓶,终惭染毡。
是则慈云既拥,智海亦深,影末波馀,希时洒拂,但暌违转积,兴言盈脸,愿加敬纳,言不宣意,谨白(《广弘明集》十六,又二十一,《艺文类聚》七十七。)
夜宿五层楼 其一 明 · 王渐逵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半空楼阁肃虚清,浑象冲融灏气明。
永夜银河低自照,中天朱鸟静相擎(时南方七宿正中。)
祥风浣浣仙灵近,湘簟潇潇慧思生。
此意未应传下界,晓来悽对万家城。
六妙门后序 北宋 · 释遵式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天竺别集》卷上
天台智者禀受南岳思禅师三种止观,一曰圆顿,二曰渐次,三曰不定。
此《六妙门》,即不定止观也。
谓随其根性,六门互修,渐顿迭进,取益为断,故以不定为目。
昔瓦官初说,道俗餐禀,蒙益者众。
且略言事验者,大中大夫蒋添玫、仪同吴明彻皆习此息法,脚气获除;
梁方茂身觉轻举。
况大乘密益乎?
噫!
习禅法者,斯为要道。
修證户牖,可举而行也。
示空慧道人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三三、《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
担荷此事,直是具决定志,一棒打不回头底。
若半进半退,似信不信,纵得个入头处,亦禁大炉鞴烹锻不得,况欲向千差万别处作主宰耶?
妙喜这般说话,如在闹市里飏石头,著者方知,空慧道人不须疑著。
乍得心身宁静,切须努力,不得便向宁静处挆根。
教中谓之解脱深坑可畏之处,须教转辘辘如水上葫芦,自由自在,不受拘牵,入净入秽,不碍不没,方于衲僧门下,有少亲近分。
若只抱得不哭孩儿,有甚用处?
慧思之。
珠和尚云:「心逐物为邪,物从心为正。
虽一期应病与药,未免垛生招箭」。
而今未了底闻此语而不疑,则大珠空费老婆心;
已了底闻此语而不疑,则心与物俱是剩法。
毕竟如何,不许夜行,投明要到。
既有个趣向,「狗子无佛性」话,冷地里谩提撕则个。
若道知是般事便休,我说此人智眼未明在。
妙喜虽似平地起风雷,然亦不出雪峰道底。
五通仙人问佛:「佛有六通,我有五通,如何是那一通」?
佛遂召五通仙人,五通仙人应诺。
佛云:「那一通汝问我,今时有一种弄泥团汉,往往多在那一通处」。
错认定盘星。
国师三唤侍者话,瑞岩唤主人公话,睦州担板汉话,投子漆桶话,雪峰辊毬话,风穴佛话,这六个老古锥,各欠悟在。
妙喜恁么道?
大似掉棒打月,旁观看之不为分外。
苏州乾元寺碑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
五蕴十二入十八界。此上三科
能包万法因缘。生为有无。
自性为空。空有融一。
即中道义。虽石船渡海。
蚊背负山。不为希有事。
僧法珣与和合众法藏等造乾元寺者。晋高士戴逵子禺之宅也。
乾元初节度使郑昊之奏立。
观察李涵李道昌皆有力。大臣求无上道。
以心无所愿无边。受者实得。
施者实与。虽空不败。
有为有灭。无为无灭。
无为有为之体。有为无为之用。
无生无灭。无相无名。
无相法。无言语说法。
以无言语说故。有相大乘。
有观法门。无相大乘。
无观法门。于法有所得。
有相大乘义。于法无所得。
无相大乘义。所得无所得。
俱真一乘之义事也。为妙因果。
譬如种子。依地而生。
又如大地。能偫有。
虚空之体。大于天地。
天地有尽。虚空无尽。
如来之体。大于虚空。
光明虚觉。圆寂万亿。
故于无住本建乎诸法。不动真际。
恒沙烦恼。莫不断除。
鱼吞钩。虎落阱。
蛾拂火。此众生自取其毒。
道本平坦。树本清凉。
佛在摩竭提国城等正觉。诸弟子栖乎茂林
藉彼祥草。厥后因时设教。
犹著弊衣。行次乞食。
及往忉利省摩耶夫人。优填王铸金刻木。
始用胶漆泥布。佛有像自此始也。
与佛在时。功德无异。
于是给孤长者造祗园精舍。末由底迦造龙宫精舍。
竺乾法兰造洛阳白马寺佛图澄造邺中九百七十三寺。
释道安襄阳一十五寺。远法师庐山东林西林寺
度法师摄山栖霞寺杯渡法师南陵隐静寺
傅大士东阳双林寺思大师衡阳南岳寺。
智者大师天台国清玉泉寺。三十五寺略也。
涅槃无前无后。般若无新无旧。
法珣上人重旧德不轻新学。门人清瑛请况于经藏中抄佛心说。
永示无极。文曰。
倬哉迷卢。宏亘大千。
百亿日月。藕丝贯穿。
蚊背负之。飞登梵天。
尘劳为海。般若为船。
截生死流。是曰希有。
大哉乾元。实则不朽。
和众云臻。珣为称首。
佛告善来。宝坊崇哉。
法雨洒埃。慈云徘徊。
衡山福严禅院二泉记1041年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九、《宋景文集》卷四六、光绪《湖南通志》卷一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陈有大士曰慧思,得佛法要,始倡而南,乃舍岣嵝之墟,图揆厥居。
黑白其徒,褰裳景从。
山阿土厚,汲以勤苦。
师曰:「吾当食此,神必我相」。
引仗刺地,灵液仰流。
浡潏渗漉,更𣂏竞注。
憔焉热恼,荡为清凉。
久之,大比丘众阴计曰:「有生濯浣,庸可以已」。
俄有猛兽,导师踰岭。
攫崖哮阚,槛泉随之。
由是华清交蟠,内周外给,禅和便安,道风流行,乃宇为大兰若。
师已寂灭,其徒神之,因名二泉,曰卓锡,曰虎跑,所以震显冥符、收摄信源者。
惟卓锡距堂下,深之十扶,其广八之五,淳而不流,凡瀹者烹者饪者茗者取焉,香以甘故也。
虎跑直寺西,广之五咫,其深四之三。
浚而为沱,刳木函溜,行二千尺,股分脉散。
环像馆,历斋房,经厨轩,并中园,缭浴庑,逗厮舍,然后淙而出之,注乎下田,凡湔者漱者浸者取焉,寒以洁故也。
若乃溯阳弗泮,值阴弗涸,旱焉益深,潦焉益澄。
十缶繘之不加馀,千罍挹之不加耗。
奫沦澹淡,盖源而不委者耶。
呜呼!
斯人斯泉,宁蠲烦流恶而止矣,亦将昭含天解,觉寤斯人欤!
若闻法有譬喻,请借泉为喻。
夫不凿而浪似顿,澄焉自如似定,受垢弗辞似广,兼利不言似慈。
接物以广,畜以定,息照以顿。
即心推而衍之,使自求之,彼挈然而来者,洒然而反,则师之志庶乎几矣。
大长老省贤,后师四百载,又嗣其位。
荷担惠命,光照前人。
周案显迹,钦如神对。
丐文纪实,与此泉偕。
余不敏,姑捃前载,以窜今事,款之兹山。
时庆历纪元之初年月日记。
庆善寺天台教院记元丰元年十月一日 北宋 · 葛蘩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六二、《淳祐临安志辑逸》卷四、道光《海昌备志》卷一二、民国《海宁州志稿》卷一九
天台教法,起于北齐慧文禅师,而祖述于印度龙胜尊者。
龙胜造《中论》,而北齐因《中论》悟一心三观之旨,传之于南岳思大禅师南岳天台智者,而智者由《法华三昧》悟内观玄要之旨,开拓义门,融通观法,以五时八教判一代佛法,以五重玄解解释经题,以四悉檀意破邪显正,消释义路,而随机应物,无滞不融。
以五科为方便,以十乘为轨行,而调伏众生,控制烦恼。
故如来世出,大意晓然,如慧日登空而无物不照,分位显然,而修行顿渐,毫发不可差忒。
教成于智者而始于北齐,故世以其大成之所集者,目其教以为天台焉。
天台五传而后至荆溪,由荆溪以降,枝派分流,而传袭者甚众,世次相承。
天竺慈云法师,而大教复兴,所修内观融通圆合,而九祖之意泠然可见,门人高弟入其室者不啻数十人,而显然有闻于当时者,明智大师而已。
明智之高弟有曰宣教大师立言者,抠衣于明智十有馀年,而悉传明智之要义,居盐官庆善寺之教院。
先时,寺之东南隅有旷隙之地,天圣中慈云之门人曰禹昌者,与寺之首座僧居湛相地形,募众缘,创立佛室、僧坊、法堂、门宇二十馀厦,讲唱教义凡三十馀年,而宣教大师实绍其事。
宣教师行与缘合,而精修三昧,为人祈福忏罪,则殊感昭著,闻于里闾;
其放释生命则异类驯服,事载别记,故僧俗檀那靡不归向,而唱道讲解日无虚席。
由是里人信士委施营葺,建立忏室,为方丈及讲堂、厨库、净舍、廊庑、寮宇,更易屏门,不啻三十馀厦,而院以之完葺。
讲诵之声夜以继日,而天台教观之旨化导于幽显,不动本际而周遍尘刹,使盐邑之人闻所未闻而相胥以为善。
天台之教盛行于此邑者,昌公为之唱道,而言公为之张大也。
呜呼!
二公之所以区区于建立者,岂特私于一己而适于当年而已哉,将欲会十方学者,传天台教义,以绍隆于百世之后。
后之人继二公而兴者,其能忘二公创始之意,而得不以天台教义为之依归乎!
元丰元年十月一日镇江军节度推官承奉郎试大理评事丹徒葛蘩记。
宋故明州延庆明智法师碑铭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
释迦世尊鹤林灭度,法付声闻则维迦叶,其付菩萨则有文殊,领受言教则在阿难。
既有是三,孰可阙一?
迦叶之后,二十四传至于师子,或曰二十八传至于达磨。
达磨在梁武时,始来东度,于六度中特以禅名。
达磨壁观,人谓七年,我知何日。
虽曰顿示,有渐方便。
初传《楞伽》,后五六叶则尚《金刚》。
既而南北分宗,荡然同异。
在迦叶传十有三世曰龙树大士,所著大论,译传东度。
北齐时慧文禅师一见證入,以传陈南岳慧思禅师,九十日而證。
再传隋天台智者顗天师,十有四日而證。
于是乎备六度,融万法,定而三止,慧而三观。
质其宗焉,一言之曰具,二言之曰法性
离数而有三千,即经而专观心。
经之宗曰《法华》,则《华严》、《阿含》、《方等》、《般若》,终于《涅槃》,众皆为《法华》,其为迦叶、文殊、阿难,皆吾祖师。
天台实传章安灌顶,章安缙云智成,缙云东阳慧威东阳左溪玄朗左溪为达磨宗者二十年,乃自东阳荆溪湛然。
荆溪而后,智者之言毕载于书,智者之言悉归乎正。
其为一大时教,不可得而加已。
荆溪天台行满广修传物外,外传梁元琇传周清竦传有宋义寂
以上皆在天台
晚传四明义通,通传知礼,是谓四明尊者,亦曰四明法智
禀生知之上,思义于童子之时,其于天台之门,犹诸荆溪
于时斯教特盛,异同亦多,其人往往龙象重望,未易柔服
或始同而终异,或始异而卒同。
一言之辩,勤乎十返,往来江山,绵亘岁时,非苟合者。
如事理总别者,三千具造,不观真心,惟观阴入,至今称四明尊者云。
时有大禅德在雪窦,相与亦倾尽,具传广智尚贤
广智初得于《净名》,最深乎性相,审知佛法为境。
其传神智鉴文。
神智破众溃以澄法智之海,炎慧炬以缉广智之明者。
其载三智之美,可传而不可朽者,有永嘉继忠
其师神智而贤明智中立姓陈氏明州鄞人,父荣。
母朱初梦日入怀而生,夜不三浴啼不止。
初与群儿戏,儿辈怖之。
因使出家,才九岁,授经不再读。
嘉祐八年,试开封府得度。
治平元年受具足戒。
延庆智广智广异之,曰:「年少新学,能辨析如此」。
广智卒,遂师神智甚力。
熙宁中,神智开帏设问,凡二百馀人,无有出师右者。
延庆首座,代神智讲。
神智自谓不如。
去,礼天台智者塔,遂谒温州,周旋者二年。
将归,曰:「行必绍法智之席,予有私焉。
尝梦摩利、韦陀二天,幸为位于延庆忏堂」。
居有间,神智去延庆,师固辞不果,非特符忠之言,实慰远迩士众之望,二天位焉,后众道场咸取以为法。
元祐间高丽佑世僧统义天者,聪明瑰伟之士,初为嘉兴源公而来,才际海岸,见师升堂,闻未尝闻,咨嗟失色,且叹曰:「中国果有人焉」。
既而义接谈,辩者累夕,倾其所学,欲折其锋,竟不得毫发。
主客杨次公多之,为师作真赞,以师为玉池莲中之人。
盖师每以净土法门诱进学者,欲使人人知释迦有净土,弥陀来秽土。
他时所志于心者,一日必瞩于目。
乃依《十六观经》而出视之,为弥陀大象以临池,周之以十六观寮。
池莲凫雏,天风翱翔,观士槁坐,人音断绝。
一涉其境,道心百倍,宁论信与不信,固自疑其身非圣非凡。
其费巨万,而施者却之愈来,工度累岁年,而落成不周岁。
任其役者曰僧介然,不劳不矜,若未尝有所事。
盖是境也,古未之有,今不知何为而有。
既二浙之所无,则天下之所无。
唐支硎山遵公所建法华道场,其能胜此者,有兵部刘尚书晏等所请敕号尔。
师一日辞去,众留之不可,虽太守亦不得强,且曰:「待六十岁再来」。
居隐学山栖真寺。
众方从之卒业,会僧职须才,复不能舍师,太守躬驾者五六。
出住宝云,实其祖师通公之道场。
宝云颓圮,无一全椽,师复新之。
咸曰师前日隆其三世之居,今又兴其四祖之宅,孰谓像法之末哉!
先是伽蓝神腹中得愿文一纸,后更百年,肉身菩萨重兴此地,师复退白云山,视隐学山为远,殆绝人迹。
众以师之来居,为之筑庵像宝云院,凡四年,亦无一日不讲。
至止观不思议境,叹曰:「吾道极此矣,有不思议境,则有不思议心」。
为作《不思议境辩正》。
又指五章之裂大纲曰:「寄果明因,以解成行。
举佛摄生,全生是佛」。
作《止观裂纲指归释疑》。
太守俾令佐请师出住西山资教院,辞之。
又请住延庆,不得辞,时六十岁。
之道业日厉于前,四众依归,亦视前为盛。
政和四年甲午四月辛亥,师谓侍者法维曰:「吾尝疾病,今闻异香,吾意甚适」。
乃召十六观寮长忏人出曰:「吾今与汝辈诀别」。
各默坐久之。
明日又告法维曰:「异香载闻」。
悉召其徒至曰:「各宜修进,再相见于诸佛会中」。
趺坐面西而逝。
越三日掩龛,颜色如生。
享年六十九岁,塔在南城崇法院祖塔之东。
师首度弟子十有四人,禀法弟子、领徒传道者百馀人,其往来登门者不啻万人。
佛事中所谓岁忏者,行于江浙,盛于温、明,明之盛又在延庆
师率其徒数百馀人,七昼夜行道坐禅,岁复增盛。
其在岁忏外,又择其徒法华忏者十年,一日,忏终禅观中见大舟一,众欲乘之不可,师独以往来,自是慧解一发。
其讲《法华玄义文句》、《止观》、《净名》、《金光明经》凡数十过。
师身不及中人,而望之凛然。
其言平居殆不胜出口,而讲雄毅,耸听折心。
或退接于室中,屈辩申谈,云兴泉涌,不足为喻。
具与儒生言,则反质之曰:「此道在孔子如何?
此语在《诗》、《书》如何」?
儒生不能对。
师与申言之曰:「无乃其若是乎」?
盖师于周、孔、老、庄之书亦无不究观,翰墨诗章皆出人上。
其诵《法华经》,平生以万数,诸佛号不在数中。
所著述曰《蛣蜣示迷》、《裂网指归释疑》、《不思议境辩正》各一卷,《南岳止观科》二卷,又有《诸经题义》、《诸文问答》、《门人授辞》、《杂文义》四种,未就卷第。
师晚在延庆,为众置田数十顷,曰:「愿以有限之田,为无尽之供」。
连年为俱僧大佛会中,曰:「不作因,焉得果」?
师之所为,必兼本迹,而后得之。
至于音声之馀,咒诵之功,除民疾,却鬼魅,救旱灾者,则人莫得而言矣。
师之高弟曰法中等,以说之顷岁宦游四明,庶几知师者,乃以法维状师行实,走东里求说之为之碑,义不得为辞。
伏念智者之为智也,异哉!
龙藏之传,身而觏之,固宜毕载。
而三观之外复著乎《圆觉》,四行之成就著乎《楞严》,智者言之于隋,其经译之于唐,虽欲不信,其可得乎?
所谓灵山亲闻者,此亦其躅与?
是故其教东及于日本,西返乎天竺,未之与亢也已。
或曰教外别传,不知教无等等,何外之有?
传授圆成,何外之有?
韶国师者,故自斥之。
当绝语言,不知此方以何为佛事?
或曰不立文字,不知文字非真亦非妄,乃以何者为文字?
尝求乎其人矣。
前乎智者而导其教者,曰梁傅大士北齐稠禅师
后来推极智者之教而尊之者,曰南山律师
其馀达磨法门义同赞者曰皎然禅师,晚则韶、寿二禅师
其密弘而取證者永嘉禅师,虽异涂而不敢不赞者曰贤首藏师,或叛去而窃用其意者曰华严观师,有公而异同,而意自有所在曰慈恩基师
唯是圭峰密弘用其言,而妄相排斥,专以四禅八定次第之学,何异儿戏以侮耆德。
唐谏议大夫杜正伦尝作《天台教记》,惜其不传。
善乎梁肃之言曰:「佛法以天台司南」。
李华左溪言曰:「祗树园内,常闻此经,燃灯佛前,无有少法」。
柳子厚为无姓和尚言曰:「佛道愈远,异端竞起,惟天台得其传」。
又于永州龙兴净土院书《天台十疑论》于墙宇,使观者起信。
又为龙安禅师言曰:「传道益微,言禅最病。
今之空空愚夫纵傲自我者,皆诬禅以乱其教,冒乎嚚昏,放乎淫荒。
吾将合焉,马鸣、龙树之道也」。
唯是明智,其生既晚,异端益肆,积德于躬,无辩于彼,将自屈伏。
我言则光,顾予何者,辄与斯事?
窃少闻大道于圆照禅师
且有言曰:「他日勉读经教」。
其后三十年果得明智四明,视彼暗證禅魔禅鬼定文字法师乘坏驴车,无以正之,则不敢不自勉。
谨为明智序禅教之本末,而为之铭曰:
佛道译,圣言弥彰。
祸人以惧,仁人以昌。
有来达磨,壁观而止。
传失其序,竛竮之子。
前是龙树,五百年馀。
传乎迦叶,承乎文殊。
著论既,阿难所集。
我道已圆,佛乘之一。
慧文禅师,龙树崔嵬。
邃乎南岳,焕乎天台
惟我天台,法华三昧。
昔在灵山,雨华同会。
荆溪四明,先后有声。
一念三千,克一圆乘。
山外山众,孰如三智。
立公昭昭,三德而四。
既隆父席,亦兴祖基
百界千如,非我而谁?
宝舟,独乘而上。
岂我敢私,诸佛所向。
待绝灭绝,其然胡然?
秽土不除,净土现前。
法华净名,金光明观。
所未及者,涅槃缘断。
儒生之来,有文可载。
宴默何居,白云油海。
异端久出,矧我所逢。
我不尔辩,冰泮于风。
蛊神疠鬼,咸知尊事。
虽曰盲俗,岂不思致。
异香既闻,我将以归。
其归有所,涕泗孰依?
祖塔之东,琢此新石。
以告来者,永敬修德(《嵩山文集》卷二○。又见《四明尊者行录》,《宝云振古集》,《佛祖统纪》。)
智广:疑当作「广智」。
寄题石经山乾隆丙申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三十五
将谓石经始静琬,谁知更复有知苑。
又云慧思付其徒(其徒即静琬见帝京景物略而冥报记则称沙门知苑写于隋大业中凿岩为石室磨壁写经又取方石别更磨藏诸室内每一室满即以石塞门镕铁固之云云究未知孰是),淆讹记载终难案(叶)
吾意三乘十二部,汗牛充栋多无限。
先后写成历藏之,事有宜然理易显。
虽然教在天地间,天地不变教不变(叶)
奚愁教有毁灭时,石塞铁镕贮洞满。
即今取之已弗易,教毁有谁取而衍。
一切执著佛所呵,诸人被呵应不免。
三生塔慧思葬处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四
祖师成佛剩崇封,数子今游暮霭浓。
祗觉江山赘寥廓,暂教云海荡心胸。
低回若悟三生塔,缥缈何来一杵钟。
毕竟世情忘不得,弥天强寇正传烽。
鹧鸪天 当代 · 谷海鹰
 押庚韵
丁亥秋雪樵鞍山访引之,同游玉佛苑及千山。因爱路边花,约引之为采花种。当时只知此花名秋英,归后查知学名即波斯菊。初冬收到引之花种,而雪樵别后旋又出游亦为采之。津京虽近竟无缘再聚。戊子暮春雪樵快递,内有花种及琉璃佩饰,并附小词曰:“东出临潼夜未明,嫣红姹紫舞轻盈。忺随两屐收苔梦,不放一襟沾露名。 穿晓雾,采秋英。千山笑语暗相萦。开年沽上西风起,结得无情定有情。”感此厚谊,依韵和之。又,琉璃相传为范蠡督造越王剑时所出,随剑一起进献越王。王感铸剑之功,原物赐还,并命名为“”。范蠡遍访工匠,将打造成精美首饰赠与西施。后西施和亲,临别将”送还。传说其泪滴于上,感通天地日月,至今可见泪水流动,后人称之为“流”,即今之“琉璃”。
巧寄荷包慧思明。
暗添西子泪盈盈。
不辞古道移仙种,缘被閒云唤小名。

吟妙句,忆红英。
辽东一梦几牵萦。
花锄解得春风意,来续千山别后情。
按:【梅云评】“不辞古道移仙种,缘被閒云唤小名”最见风神,小序亦大佳。老杜《宿赞公房》“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雨荒深院,霜倒半池莲。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其中“离”字读仄海鹰之词大抵亦可当得“虚空不离禅”五字赞语也。
意难忘 清 · 龚自珍
 押词韵第七部
凉月姗姗。
伴兰心玉性,试语还难。
秋花分小影,秀句写冰纨
眉意浅,佩声残。
有珍重千般。
略逗伊,隐花裙上,竹叶斑斑。

知音何苦轻瞒。
者温存隐秀,慧思华年。
明明通尔汝,瑟瑟数悲欢。
携手际,试颦间。
是意暖神寒。
玉漏沈,芙蓉睡也,重靠栏干。